新疆日报 | 肖志远: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
发布时间: 2024-02-23 浏览次数: 28

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

肖志远

(太阳集团tcy8722教授)

乡村振兴,既要“塑形”,更要“铸魂”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,也是“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”的必然要求。把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,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也涵养了文明乡风,塑造着乡村的文明新风貌。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,强化文化赋能,乡村振兴“一池春水”将被更好激活,乡亲们的日子必将越过越有滋味。

乡村文化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

文化是根,是一种长久的内涵和积淀。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,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。千百年来,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农耕经济基础上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,健全乡村治理体系,使乡村的精神风貌、人居环境、生态环境、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,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。”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、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、实现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,既是彰显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,又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。

激发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活力

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,需要激发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活力。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,畅通城乡要素流通,通过文化引领和产业带动,激发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活力。在乡村文化发展方面,既要推动经营主体下乡,引导创意设计企业、平台、工作室及设计师向乡村拓展业务、落地经营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入艺术机构,以市场化方式运营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艺术节(展),也要鼓励文化创意下乡,鼓励文化艺术工作者、文化艺术企业、文化艺术院校、文化艺术行业组织等深入乡村采风、展演,创造一批形式多样、内容健康的文化艺术作品,还要引导规范资金、项目、消费下乡,鼓励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产品,为乡村文化和旅游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支持,引导各类投资机构投资乡村文化和旅游项目。同时,鼓励各地发掘乡村传统节庆和农事节气的内涵,因地制宜培育地方特色节庆会展活动,推动新疆乡村文化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。

打造乡村文化特色优势品牌

品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。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,要坚持乡村文化品牌化思路,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、特色品牌,在品牌创新中保护农耕文明,在传承农耕文明中孕育品牌。要支持培育和引进骨干文化企业,鼓励多元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本通过投资乡村文化产业,形成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企业矩阵。在打造品牌方面,着力解决小、散、乱问题,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建设,要着眼于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品牌,建成一批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特色乡镇、特色村落,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。因地制宜,塑造“一乡一品”“一乡一艺”“一乡一景”特色品牌,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,充分开发民间文化艺术研学游、体验游等产品和线路,培育形成具有民族、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和品牌。

丰富和发展乡村文化业态

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,需要丰富和发展乡村文化业态。要坚持乡土文化与时代潮流融合,既要讲究“土里土气”,避免大拆大建、拆真建假,又要讲究时尚新潮,推动文化资源、文化产业脱胎换骨、升级升华。在乡土文化方面,要坚持以形神兼备为导向,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,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传统村落格局,把乡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,深挖历史古韵,弘扬人文之美,重现田园风光和乡情乡愁。在现代潮流方面,既要引用新技术,利用数字化技术创作传播展现乡村特色文化、民间技艺、乡土风貌、田园风光、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文化产品和体验项目,也要突出新业态,充分运用动漫游戏、数字艺术、创意设计、知识服务、网络文学、网络表演等产业形态,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,提升乡村人文价值,增强乡村审美韵味,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主题形象,还要发展新模式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艺术节、艺术会,建设非遗文化体验场景、网红打卡地等特色项目,打造艺术主题特色文化乡村。

增强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

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,需要增强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。要坚持“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农民主体、多方参与”模式,统筹和协调多方力量,不断提升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,增强农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。在政府引导方面,各地各级政府要强化引导、扶持和服务职能,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。市场运作方面,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,以重点产业项目为载体,促进资源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,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。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方面,突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、依靠农民、发展农民,充分尊重农民意愿,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、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扶持乡村小微文化企业和工作室、个体创作者等发展,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。在多方参与方面,要鼓励社会组织,如旅游协会、学校、科研机构、志愿团体等,结合文化资源禀赋和文化产业发展特点,深入乡村提取文化基因,绘制乡村文化底色,群策群力,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注:本文刊发于《新疆日报》2024年2月23日,A07版●理论学习


版权所有: 太阳集团tcy8722- WorldCup Store Copyright © www.gzmyzse.com 新ICP备10003677号
Baidu
sogou